一、CD-1小鼠的生物学特性
1.1 品系起源与发展
CD-1小鼠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白化品系实验动物,源于Swiss小鼠的定向培育。1999年由国际权威机构引入中国,现已成为药理毒理研究的标准模型。该品系通过持续的核心群维护策略,保持与国际标准的遗传一致性。
1.2 核心生物学特征
实验数据显示,SPF级CD-1小鼠平均体重增长曲线稳定,繁殖周期为23±2天。特殊培育的IGS种群在免疫指标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稳定性,适用于长期毒性试验和疫苗研发。
二、专业应用场景剖析
2.1 药物安全评价体系
CD-1小鼠微粒体制品包含20mg/ml蛋白浓度,符合OECD测试指南要求的生物转化实验标准。其肝酶活性图谱已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支持创新药代谢研究的参数比对。
2.2 免疫学研究适配性
经人工乳喂养的CD-1种群在免疫原性实验中表现出0.92的抗原应答指数,显著高于常规品系。该特性使其成为单克隆抗体开发的首选动物模型。
三、标准化操作规范
3.1 动物房环境控制
建议维持昼夜节律光照系统,温度控制在22±1℃时,小鼠生理指标波动范围可缩减37%。笼具更换频率需结合氨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动态调整。
3.2 实验样本采集
采用心脏穿刺采血法时,CD-1成年个体单次最大采血量可达0.8ml。建议使用25G针头配合真空采血管,可提高样本合格率至98%。
四、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4.1 微生物监测体系
每季度进行13项病原体PCR检测,重点监控仙台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屏障系统需保持15Pa正压差,HEPA过滤器更换周期不超过6000小时。
4.2 遗传质量控制
采用SNP标记法进行遗传监测,确保群体基因杂合度≥0.85。核心群每代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维持遗传多样性在可控变异范围内。
五、资源获取与定制服务
本平台提供符合AAALAC认证标准的CD-1小鼠资源包,包含:
- SPF级育成鼠(8-10周龄)
- 定制化病理切片套装
- 全套微生物检测报告模板
可以使用夸克APP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保存该资源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