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与设立意义

从南京之痛到国家公祭

12月13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日子之一。1937年的这一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并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祭奠30万遇难同胞。这一历史性决策通过国产历史纪录片专题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全民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背后的历史真相

“1213”不仅是日期代码,更是镌刻民族记忆的数字符号。国家公祭日相关史料显示,这场持续6周的血腥暴行中,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近年来通过历史档案数字化工程,大量珍贵影像、幸存者证言和文献资料得以永久保存。

二、如何参与纪念活动

线上线下的纪念方式

各地纪念馆会在公祭日举行降半旗、集体默哀和烛光祭等活动。B站等平台上线《不忘·回响》等专题纪录片,通过影视资源专区可获取高清修复版历史影像,部分学校会组织观看《南京!南京!》等历史题材影片。

专属资源的收藏价值

国家公祭日专题资源包包含历史档案、学术论文和纪念视频合集,涵盖从1937年《纽约时报》报道到最新研究成果的完整链条。这些经过系统整理的资料已成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参考资料。

通过整合官方档案、媒体专题和民间口述史,1213国家公祭日资源构建起立体化的历史认知体系。点击查看历史专题分类获取更多深度内容,让我们在铭记中汲取前行力量。

可以使用夸克APP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保存该资源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